歐盟將在10月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目標2026年全面實施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66a840ff-1e6d-4c6c-b8b3-3832a1f1a2b8

 

新加坡媒體引用報告指出,歐盟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將促使亞太區域市場發展低碳技術及實施碳定價

一、歐盟將在本(2023)年10月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即碳關稅,此為世界上首個與貿易相關、試圖解決碳洩漏(carbon leakage)等問題的機制,歐盟目標為2026年全面實施該項機制。CBAM將分階段實施,2023年10月至2025年底進口商須提交碳排放的資料;2026年起進口商須購買反映歐洲碳價的「碳憑證」(CBAM certificates),初期將涵蓋碳密度最高的進口產品,包括鋼鐵、水泥、鋁、電力、氫氣與一些下游產品。

二、「惠譽國際」轄下的Sustainable Fitch發布報告指出,CBAM致使大宗商品的供應鏈成本增加,生產商將把成本轉嫁給下游業者及消費者。但由於亞太地區並非這些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場,預計短期內不會衝擊東南亞的出口貿易,反將促使區域市場發展低碳技術及實施碳定價,以符合歐盟清潔生產技術的排放標準。各國監管機構亦傾向於在國內建立碳定價機制,以鼓勵降低碳密度。

三、前揭報告表示,僅中國、韓國、新加坡和澳洲等少數亞太國家實施碳定價或碳稅,此作法將可抵消CBAM生效後的部分負擔。新加坡了解CBAM的用途及價值,但對歐盟單方面實施該項機制感到擔憂;泰國及印尼等國認為該項機制將影響當地產業的競爭力;印尼及馬來西亞則表示該機制將加劇與歐盟在棕櫚油出口方面的持續緊張關係。

 
四、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歐盟為東南亞繼中國及美國之後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約佔貿易總額的11%。2021年東南亞對歐盟的出口達1,360億歐元(約1,943億星幣、1,445.81億美元)。東南亞出口到歐盟的製成品中,近90%不屬於CBAM規範的產品類別。

五、 Sustainable Fitch指出,倘CBAM把範圍擴大到更多行業及進口產品,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將被迫在國內實施適當的環境法規與技術,以避免失去重要的海外市場。例如:越南對歐盟出口的鋼鐵、水泥及鋁等物料共造成869.704公噸的二氧化碳,按CBAM機制估算下須支付約3,600萬歐元碳關稅。倘越南對歐盟的出口因CBAM而競爭力下滑,越南公司的盈利將受影響,進而造成越南政府的公司稅收下降,增加越南的財政負擔。(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